首页 > 头条 >正文

区块链六大新趋势发布,将与隐私计算协同发展|动察

2021-06-27 16:00:13    来源:互联网    

文 | 动点科技

作者 | 郑惠敏

随着公众对区块链本身的潜力、短板的认知不断加深,便越发注重其与实体经济里多种场景的结合,通过区块链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理想化心态已经消失。同时,区块链也与非法集资划清了界限,污名化影响被消除。区块链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是证明技术探索的价值,但证明区块链+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无异于翻越一座大山。

过去几年里,不论是单纯地将区块链写入经营范围、或是真正将区块链与自身业务相结合,各种新兴区块链创新项目积极涌现,从各个方向对区块链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数据显示,全球和中国新增区块链企业在 2017 年~2018 年达到了高峰;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应用数据显示,金融与供应链占比最多,主要将区块链用于建立对产业链的信任关系。

2019 年起,区块链创业潮开始消退,众多创业者逐渐明了,区块链并不是谁都能玩的游戏。另一方面,政策红利期到来,严肃玩家央企的进入也是一个正面信号。

今年 6 月 7 日,工信部与网信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坚定了发展区块链的信心,也清晰地规划了未来十四五中国进行区块链创新与产业结合的路线。

数据显示,在 97 家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已有一半以上开始涉足区块链,其中有很多已经投产。从底层技术、平台服务到垂直产业应用,市场中的区块链玩家越来越多,赛道也越来越拥挤。

数字经济时代各种数字高速公路林立,但堵点断点普遍存在,区块链需要在其中发挥连接断点、建立信任桥梁的作用。

6 月 23 日,蚂蚁链开发者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和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秘书长魏凯发布了他观察到的到当今区块链领域的一些技术趋势。

趋势一、技术发展更加务实、工程化和生态构建成为重点。

随着行业认知趋于理性,区块链核心技术框架已基本成型,厂商目前主要聚焦于技术工程化应用,下一阶段生态竞争将是热点。

区块链核心技术框架

趋势二、区块链互联互通成为焦点,价值互联远景可期。

互操作技术逐渐成为企业研究重点,占比超过一般企业均有布局。互操作技术有助于解决链下、链间、应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问题。

区块链不同机构、不同行业独立建设很可能形成新的 “数据孤岛”,互操作技术打通割裂的区块链系统,形成更大范围的互通互联,让区块链发挥更大作用。

趋势三、区块链基础设施化呼声渐起,建设模式仍需深度探索。

从各行各业单独构建的基于 Fabric 应用链、单一政务应用链到统一技术架构应用链、跨机构政务应用链 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将实现共建共用共享,具体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趋势四、区块链不能包打天下,与隐私计算协同发展。

企业认同区块链价值,但对上链后数据完全开放存在顾虑,重视数据隐私问题,隐私保护也成为了区块链商业化落地的催化剂。

隐私计算技术目前分为三大类:MPC、硬件 TEE、技术加密。三种技术目前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发展最完善、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是密码技术;TEE 刚刚进入商业化的雏形,逐渐步入规模化使用阶段;MPC 则刚刚走出实验室阶段。

在二者的结合中,区块链确保计算过程和数据可信,隐私计算则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相辅相成,注重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整合应用,有利于行业应用深入发展。

趋势五、存证应用先行,逐渐向多方协作和价值转移迈进。

在政府、金融、工业、医疗、法律、版权等领域,区块链存证应用是目前的主流,未来将总店发展协作、价值转移类应用。

趋势六、区块链联盟商业模式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从股东、销售和产品研发、采购、供应商到制造商、仓库、后勤、消费者,区块链连接了产业的上下游。

分散而非集中。区块链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合作模式。

区块链联盟主要可分为两种商业模式:核心组织领导与参与组织共治,二者各有利弊,最佳模式仍需探索。

其中,核心组织领导模式中,强势主导方承担管理责任,负责协调各参与方利益,但中心化倾向明显;参与组织共治模式中,各参与方共同协调难度较大,难避免利益不平衡的情况,长期发展有待观察。

本文为动点科技记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或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MORE | 更多阅读

【动察】

动点科技

@动点科技

动点汽车

@AutoNode

动点出海

@动点出海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