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正文

李金烽:用区块链加快“建筑垃圾调剂平台”建设,有效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

2020-05-12 16:30:03    来源:互联网    

李金烽是一家专注环保科技的投资公司负责人,对国家环保政策特别是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有非常深的研究。他说如果能为建筑垃圾循环行业做推广和落地,对中国的环保事业也算是 行善 。虽然他的公司已取得这方面的技术授权,但推广起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他说,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如下问题不容忽视。

技术处理能力差,资源化率低,企业生存难。

2018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18〕65号)在全国35个城市试点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虽然试点城市政府出台各种政策,进行各种偿试,但收效差。数据显示,我国建成投产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仅有70条左右,小规模处置企业几百家,总资源化利用量不足1亿吨,而我国一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有15亿吨。已建成的规模化生产线实际产能发挥不到50%据大部分建筑垃圾未进入正规处理渠道,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以试点城市泉州为例,虽然市政府加大力度在台商区、南安等地立项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但由于技术、政策(补贴)原因,项目推动速度慢,企业生存压力大。

邻避效应 限制建筑垃圾 再生 ,填埋和堆放处理的建筑 会导致再次污染。

由于 邻避效应 等原因,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批地难,堆放场地不足、 再生 受限的情况下,建筑垃圾的跨区域处置,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以深圳每年产生约1亿立方米建筑废弃物,其中大部分需要外运处置(填埋)。根据相关调研统计,未处理的建筑垃圾中含有20多种有害物质,堆放或填埋会破坏植被,改变土壤结构和性质,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阻断土壤生物链,进而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并且很难消解。我国每年因此被破坏的良田约10.5万亩。

建筑垃圾城际协作处置机制尚未建立,各省、市、区不愿意接受 城际建筑 垃圾

由于国家、省级层面对建筑废弃物跨市域处置尚无明确规定,土地供应紧张的一线城市与周边城市不愿建立城际协作处置机制。如深圳周边的珠海中山、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在生态修复、土地平整等方面有大量的土方需求,但很难接受对方城市运来的建筑 垃圾 。

李金烽创办的中财投资公司得到200多个建筑垃圾发明专利的授权使用权

如果能将区块链技术导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创新应用。一定可以加快这项环保事行的进程,他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极主动引入国内和国际顶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先进技术和企业,与各地城建集团共同打造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示范点。 由政府牵头以福建或广东或江苏或雄安新区某市为示范城市,可行性较高。

根据城市规划要预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地块。

各地政府在做城市规划建设时(已规划完成的,要重新规划),要求预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地块,设好用地标准。

试点 建筑垃圾调剂平台 ,出台建筑垃圾城际协作处置机制。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要求省住建设厅创新建筑垃圾城际 联盟链 ,为城际 建筑垃圾调剂平台 做好应用服务。试点省住建厅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机制为城际建筑垃圾协作处置做配套。试点成功在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