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发展了10年,行业兴衰似乎都被“套牢”在了比特币的价格走势上。倘若,区块链而非比特币,真有改变世界、开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潜力,那在下一个10年中,需要依靠所有区块链从业者共同来证明。
伴随着比特币的区块高度达到630000,区块挖矿奖励第三次减半,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都发展了超过10个年头。无论是社会大众的总体认知,还是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横向数据对比,区块链行业都只能算小众的新兴行业,更不要提市值刚过万亿的比特币自身了。
减产后,兴奋又迷茫
即便我们再怎么为比特币减半狂欢,比特币依然孤掌难鸣。
且不说,主流大众提到区块链,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对区块链行业兴衰产生的绝对控制和影响力,有时也不免让笔者思考:作为行业从业者,自己究竟是身在“比特币”行业,还是在区块链行业?
17年前,“非典”疫情结束后,淘宝、京东等企业雨后春笋般诞生,中国开始了互联网的初体验,迅速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接下来的10年中,3G、4G通讯技术的普及,敲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苹果、Google、微博、今日头条… 全球40亿人口成为了各类互联网产品的用户。
时代浪潮来袭,会把所有人推到前所未有的处境。作为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区块链而非比特币,有潜力成为全球下一个10年科技变革的“催化剂”,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脱离比特币对行业的绝对影响?
如果,互联网能变革传统世界的生产关系,那区块链行业能否通过通过打造实体企业的区块链产品,让更多普通用户开始区块链产品的初体验,从而推动区块链行业的正向发展?
未能逃脱的比特币“魔咒”
经过3轮牛熊周期后,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首个应用,充分证明了自己是最安全的分布式网络。可以说,没有区块链技术,就没有比特币;没有比特币的价格推动,也没有区块链行业。相生相依的关系,让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成为了区块链行业头顶的“魔咒”。
第一次牛市,比特币证明了即便没有政府、实体的支持,也有着能够生存下来的韧性。这一时期,区块链行业仅有比特币唯一一个落地应用。第二次牛市,虽然,中本聪退出了比特币社区,山寨币打着技术更优的旗号,但比特币的王者地位依然难以被撼动。这一时期,模仿比特币的众多山寨币开始涌现,区块链行业初具雏形。
15年,比特币进入沉寂期,行业重新洗牌。以太坊、IPFS、门罗、Zcash等,围绕解决比特币的技术缺陷诞生的创新项目开始出现,为2017年史诗级的牛市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牛市,以太坊成为最耀眼的星,市值一度达到比特币的80%;比特币硬分叉大战中,BCH在巅峰时期,市值达到了比特币的50%,险些翻盘。两者都从侧面证明了,比特币的地位并非是不可撼动的。这一时期,区块链行业的关注度,通过比特币和创新项目此起彼伏的暴涨行情,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但是,当浪潮退去后,当我们着眼到具体的产品时,却发现,区块链产品的创新依然乏善可陈。不仅比特币低迷走势对行业造成的消极影响,区块链产品的冷饭热炒,缺乏创新,失去了对新用户、新流量的吸引力。
给比特币打补丁,真的算创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