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正文

两条区块链分支,两个现实社会

2021-03-25 09:45:11    来源:互联网    
原创 听风瓶 听风杂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区块链的关注,各类群体的点,也各有不同。比如,资方和矿机厂商对数字货币的狂热,开发社群对去中心化世界的憧憬,产业方和服务商对联盟链、加密技术的期盼等等。从技术发展和实践看,区块链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同业务逻辑、制度规则等机制衔接,丰富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未来,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体,将一片片逐步完善,这两个世界共同组成了未来现实社会。这个社会代表着广大的民意、高效的资源调配、可持续的节能发展,我们称之为 “智慧社会”。而区块链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的优势特性,可以为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维护社会运营的公平、透明、合理。01公有链是技术试验场,还是数字社会探索家?区块链的伟大,在于它把经济学、社会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引入到了技术架构设计。例如,比特币系统(区块链1.0)参考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运作方式,引入了共识机制。而共识,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学概念。以太坊(区块链2.0)在1.0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合约,即计算机世界的交易合同,从而把区块链应用从数字货币、数字化支付,拓展到其他金融和非金融领域。区块链并不是一项技术,它是P2P动态组网、分布式记账、共识算法等技术的整合。分布式结构,是区块链最核心和最基础的框架特点。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让数据更安全、更可信,为可信的数据产权验证、广泛的数字化协作,提供了实用可行的解决思路。治理架构是区块链最顶层的设计。就公有链而言,Token、治理规则、合约机制等,赋予了它自由组网和高度自治,这些东西正在不断完善,试图构筑出一个“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线上王国,并给这座王国带来货币、生产力和消费者。即便年轻,公有链的治理架构,也称得上是科学借鉴和精心设计:首先,在发展决策层面,它有集体决策机制、代表选举和提案机制,充分体现出群策群力的智慧。其次,在运营层面上,PoW、PoS等共识算法和约束激励机制,既保障了任务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又符合激励相容原则,有利于吸引外部算力的加入;“公路缴费站”式的使用付费设计,避免了基础设施滥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此外,抗通胀安排、交易所、消费代币等,为Token的价值锚定、公有链的吸引力,创造了积极的推力。一旦有了真正的数字生态,公有链平台就是一个比游戏世界更加真实的王国,或者可以先叫它 “线上的平台型组织”。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缺乏产业支撑的比特币,它的价格波动不稳定。现在的它,更像一家企业的股票,而不是国家货币。目前公有链处于发展早期,技术热、应用冷,“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不过,受益于以太坊等全球化的技术试验场,区块链技术已日趋成熟,脱虚向实之路逐步清晰。区块链对接实体经济的项目逐年增多。如,慈善机构BitGive宣布,要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公开透明的捐赠平台,捐款的使用面向捐助方和社会公众完全开放;音乐平台Ujo Music借助区块链,建立了音乐版权管理平台,创作者与消费者可以建立直接的联系;西班牙Lugo市政府利用区块链建立了一个公开公正的投票系统等。区块链技术的独立落地,让以太坊平台嗅到了危机。2019年11月创始人宣布以太坊2.0正式启动,用更高效的PoS共识替代高耗能PoW的主力地位,并引入分片和多共识机制,力图改善处理能力低、拓展性差的问题。02联盟链,把实体经济搬到线上世界未来,区块链一定是取长补短的。区块链将作为信用系统、IT系统、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主力技术支撑之一,参与到数字化变革当中。联盟链,正是因公有链的不足,衍生出的一个区块链分支。介绍联盟链之前,我们先看看公有链的主要问题:• 为了公平,牺牲了效率。共识机制,更好保障了公平原则,但大大降低了处理速度,无法满足现实社会中的中高频交易场景。• 去中心化的不经济。PoW共识算法带来了巨大的算力滥用和电力消耗,分布式记账占用了过多的存储资源。• 信任的局限性。区块链只能相信“亲生”的数据,对链下的源头端假造或篡改无能为力。同时,公有链没有身份系统,容易被利用成为洗钱、欺诈的违法地带。它需要联合其它信任机制,共同创造可信环境。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型机构将区块链思想引入IT 系统的变革中,联盟链诞生。相较于公有链上,联盟链有身份系统,保障合约隐私,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的生产场景。联盟链是一种准入制的共同治理形式,具备可信产权登记、可信身份认证、可信数据节点三大要素,一般由行业联盟或科技公司牵头设计,具有高性能、高实用性的特点。联盟链有通道和身份认证的设施,使得对于每一类节点看到的数据都是可以不一样的。这跟传统的企业级系统是类似的,即限制进入系统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联盟链的可控性也更好,一旦发生重大失误或错误,能通过联盟治理约定实现可控。联盟链已经成为区块链技术脱虚向实的主要路线,特别在跨境清算、供应链管理等不信任环境下的多方协作领域,为建立跨组织的可信协作网络提供了新途径。03区块链加持,迈入智慧共治时代由于各垂直领域的业务逻辑各异,公有链自上而下的构建数字社会,注定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而建立在 “区块链+” 组件式科技融合基础上的产业对接,似乎更能见成效。近年来,一个个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和崛起,形成了一条条独立的链。彼此隔离,成了信息孤岛,便不能形成网络效应。于是,让不同的链之间相互通信的跨链技术,受到了高度关注。未来,可能会围绕垂直行业成立更多的大型联盟链,围绕特定领域建设更多的区块链通用服务平台。这些大型联盟链、公共服务平台,会长成什么样子呢?超级账本Hyperledger Fabric架构带给了我们想象力。这是一个可扩展的架构,一个可信的区块链平台。它的特点是多链多通道,所有参与者都会有已知的身份认证。多通道功能,可实现多业务隔离。参与者可以三五成群,创建属于小团体的通道(子链),创建通道是为了限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并跟某一个账本关联。每个交易都和唯一的通道关联,可以明确地限定哪些成员能够知道这个交易。将来随着子链的不断丰富,这个联盟链架构,会生长成一个庞大的、内嵌身份验证的分布式区块链体系,它跟公有链的界限会逐渐模糊。区块链在信任范围上可以是全球的,未来的互联网可能会因区块链而改变。有技术大咖指出,过去几十年的互联网,是不可靠、不公平、缺乏信任机制的。由于没有引入邮件标准,没有将密钥作为默认设置,互联网上出现过大规模垃圾邮件、普通用户身份盗用等诸多安全问题。并且,存储服务器被少数者拥有,导致了中心化和信息垄断。如果内置隐私功能的区块链引入到互联网或者物联网,全球将会有更多高价值的数据上链上线,产生更多确权的数字资产,可信协作才能够更大范围的展开。如同一条条神经,一旦互联起来,就像神经系统一般,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更新层次的智能化。未来,一定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协作。公有链的优点,在现实场景中,并不具备普遍的、必需的价值。如,去中心化。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去中心化治理会降低组织的反应能力。再如,去中介化。现实世界的交易规则往往是复杂的,也并非封闭的。这意味着,纯粹的区块链应用,仅能适用于简单业务,或者解决复杂业务中的相对简单又关键的环节。复杂交易仍离不开专业中介的协助。同时,去中介就意味着少了第三方信用背书,风险难以转移。公有链将在注重透明公平的场景中,发挥特长。借助公有链技术,共享经济可以在交通、服务等更多领域展开,全球性的慈善组织、创意社区、认证平台也会不断涌现。区块链为更大范围内的全球一体化协作开辟了新的可能。这里的去中心化,并不是取代中心化,而是包容了中心化。在公有链上,每个个体并不一定是个人,可以是由中心化机构、企业,加上数量众多的个人组成。电子身份与隐私技术,是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字社会的基础。预计未来十年内众多国家将使用区块链上的电子身份。无论是DID分布式身份识别技术,还是分层设计的跨链治理层,都示意着身份管理的广泛互连是大势所趋。将来,区块链系统之间不但是互连互通,彼此互补,还可以互相验证。社会进化,朝着效率更高、世界更有秩序的方向走。展望未来,在全球数据治理的保驾护航下,我们有望迎来一个广泛连通的、可确权、无障碍流通的价值网络。区块链信任与制度信任互为补充,建设更为普遍和高效的全球信任体系。- END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转载请注明 “听风杂志” ,谢谢关注!原标题:《两条区块链分支,两个现实社会》
[责任编辑:editor]

相关新闻